热搜词
发表于 2012-9-15 11: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第十一届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称:在线上线下结合的过程中,二维码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腾讯也正在大力推广二维码的普及,因为这是线上线下的一个关键入口。对此本文作者@青龙老贼就戏言:“我仿佛已经看见兄弟们热血沸腾了。”
  而作者也对此表示质疑——二维码真是O2O模式的点金石吗?
  最近接触最多的就是二维码,身边好些朋友在做这个领域的产品,好像二维码是万金油,是救世主,把移动电商的任督二脉打通了,借助二维码就能做成O2O。前天更有兄弟激动的跟我说:“哥,支付宝开始搞商场二维码O2O购物了,用户到商场只要用支付宝客户端扫描商品的二维码就能线上支付购物!”。
  我真的想说,“O2O,O你妈个头啊”它只是做了个移动支付,最多可能的应用场景就是岁末大促销的时候不排队付款而已,其产品逻辑是线下到线上,那里是O2O啊!纯忽悠你们这群麻瓜!当然我相信支付宝将来可能会有真正意义上的O2O模式,但是目前它只是一个支付平台,干的也是支付的事。
  可当身边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连小马哥都在互联网大会强调了二维码,我有点困惑了,这些热火朝天创业的兄弟们真的了解二维码技术应用场景到底是什么吗?还有O2O的价值是什么吗?
  然后我看到了一篇速途网1月份的文章《二维码将成为O2O模式的点金石》,有点知道我那些兄弟脑子里想的是啥了,可这文章他妈的是软文啊!灵动快拍之类的大忽悠用来忽悠投资人的设想,结果忽悠了一帮大好青年……完全混淆了二维码、O2O模式的概念。
  虽然二维码技术我是门外汉,但是二维码目前的应用场景还是略懂的,基本上就四个:
  1、信息传递,比如个人名片(这个也是目前我自己用到最多二维码的场景)、产品介绍、质量跟踪(类似一维码)等;
  2、凭证,比如团购的消费凭证,会议的入场凭证,微信会员卡等;
  3、电商平台入口,线下扫描商品广告上的二维码,然后在线购物,这个是解决了B2C或者C2C在移动电商中的一个冲动性消费购物的问题。
  4、移动支付,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商品支付通道,使用手机进行支付,这点星巴克已经证明了。
  说完二维码再来说说O2O模式,概念很简单就是把线上的用户引流给线下的商家,这句话意思应该谁都能看明白吧!就是个让宅男宅女去喝酒K歌看电影享受生活的时候你给他们点方向,完了商家看到效果给你点分成,有点像电视、报纸广告,所以有个说法传统媒体天生具备O2O的特质。
  也有一种概念加上了线上支付这条,我深不以为然,把本来就必须要在线下享受的服务,非要生硬的把支付环节搬到线上,且发生时间还在体验服务之前,这跟直接去线下体验服务,然后再支付费用这种传统的消费方式比较起来,真的是毫无价值可言,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意义,当然折扣力度大到足够诱人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实现的,所以成就了团购,同时也是团购走下坡路的原因。
  O2O模式核心是用户、连接平台、商户,用户的行为最终是去线下商家消费,享受服务,这是一种人类社会行为,你不能想着去改变这种路径,你不是上帝也不是乔布斯,你能做的只是在这个路径上放个指示牌,或者少收点过路费……SO,O2O的价值只能是体现在:
  1、线下信息线上化,给用户提供有效信息。比如大众点评网,这也是今年大众点评网又一次获得投资人青睐的主要原因。
  2、线下服务预定。比如携程、艺龙、去哪儿这些提供旅行、机票、酒店预定服务的。
  3、线上比线下更便宜。团购是O2O,可是压榨商家太狠了,75%以下的折扣不是所有商家都能天天做的,带来的恶性循环是商家得到的只是冲着低价来的用户,完全不理会服务,也不能成为回头客。不过商家
  依然需要传达优惠折扣信息让很多人知道,用户也愿意获取折扣信息,不错过实惠的机会。
  从二维码的应用场景和O2O模式的价值来看,两者结合点的主要是二维码能当个优惠券、付款凭证或者会员卡来用,但是二维码是以图片形式保存的,商家得发送彩信用户才能收到,而彩信的到达率至多70%,这也是现在有什么数字二维码、中文二维码等等形式出现,主要是为了能用sms发送。但是这种应用直接用一串数字密码就可以替代,成本也低的多,很难形成竞争力。
  回过头来看目前在做的那些个项目,用户应用场景基本靠YY:
  一、一淘火眼、灵动快拍、闪购
  他们的场景是用户在逛商场或书店的时候,看到喜欢的东西,打开手机客户端拍摄一维码或者二维码,实现线下与线上的“云比价”功能,然后线上付款,线下提货。咱们且撇开用户到底会不会去做扫码这个事,比价肯定是有用户会去做的,但是用户会因为一瓶洗发水便宜5块10块的从屈臣氏跑家乐福买么?估计想出这个逻辑的都是宅男产品经理,用的穿的基本靠线上,就没逛过街。
  另外商家也会抵触这类产品,他妈的我帮你白做广告,完了你还帮着往别家带人……
  二、街库网、聚划算
  他们的场景是用户在线上购买商品,然后发送二维码到手机,然后凭这个二维码到商家提货或者享受服务,其中二维码用的是各家自己专利技术,得在商家使用专用扫码枪来扫描。这个基本是新瓶装旧酒,团购的外面套了张黑白相间的皮,这张皮成本还不低。
  三、分众传媒、传统报纸
  他们的场景是当你在媒体上看到《泰坦尼克号》的广告,恨不得马上买票去一睹为快的时候,拍摄广告一角的黑白格子图形的二维码会助长你的冲动:只要用带有识别功能的手机拍摄下海报上的二维码,不仅可以直接登录到预订电影票的网站,而且可以观看片花。
  这个还算勉强合格,但是最最核心的问题来了,有多少用户会去扫描二维码?根据品牌咨询公司Siegel+Gale做了一份调查,他们选取两份不同样式的二维码贴在展示的汽车车窗上,之后询问调查对象,询问他们倾向于如何得到这辆车的各项参数信息,总样本人数为233和223,年龄均在18岁以上。结果中,选择记录下展会上提供信息的人数分别占53%和57%,选择回去在网站上搜索的比例均为45%,而选择扫描二维码的人只占了15%和13%。
  虽然研究没有进行年龄细分,调查结果还是凸显出二维码扫描距离“爆发性成长”依然存在一定距离。国外尚且如此,国内我就不想废话了,互联网技术巨头、商家们你们努力教育用户吧,希望教育成功前没新技术产生!
  二维码不能为O2O模式解决实质问题
  说了一大堆,我想说的只是二维码真不能为O2O模式解决什么实质问题,噱头,纯噱头!
  估计有人要拍砖了——小马哥都公开说“二维码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通过手机终端,可以实现过去PC很难做到的跟现实中的产品后端蕴藏的丰富的网络资讯。” 难道小马哥还不如你?
  亲,我绝对不敢比肩小马哥,估计我去腾讯应聘第一轮就被KO了。但是请搞清楚,我今天说的是“二维码是不是O2O的点金石?”。
  小马哥举的例子是扫二维码墓碑,这个就算O2O模式?你都已经站在人墓碑前了,也就是已经在线下了,你扫二维码用手机读个生平,最多是让刻墓碑的兄弟失了业。而且在中国估计也没谁家孩子敢在墓碑上搞这花活吧。这个例子既是一个二维码目前在O2O模式中常见的应用形式,其实又是一个非常没价值的应用,试问人都已经到了线下站在商品前面了,你还让用户扫二维码获取信息然后购买商品?脱裤子放屁纯粹多余啊:
  我要知道这个商品的特点我直接问服务员不是更详细?我要购买这个产品我直接付款就能拿到商品不是更快捷?
  前几天微博上看到有人说,“很多人用大众点评网搜索商家,然后到店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打折,大众点评在帮微信义务劳动帮微信在铺路,好处都被微信赚去了。”
  说这样话的兄弟其实并不了解这个过程中核心价值在那里。商家需要的是用户到店消费,对他们来说有价值的谁能够把用户带进店,用户需要的是能够快速找到目标商家,对他们来说有价值的是提供周边商家信息的,至于用户进到店里,是否有优惠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更不用说还要扫码获得优惠。
  所以这整个过程中产生价值的是大众点评,它能从商家那里赚到钱,而微信,目前还在砸钱找商家、谈折扣、放牌子呢,听说负责微信会员卡的小戴同学最近有点烦,铺线下商家真不是简单的事,大众点评那么多年的积累,那里是短短几个月就能造就的。
  当然,我一直坚信微信未来在O2O模式上会有很强的爆发力,中国第四大运营商, 2亿的用户数(还在不断增长中),无数的开放平台开发者(SP),无数的企业公众平台(CP),自家的支付平台(财付通),O2O模式所有环节具备,只等着收割。
  现在国内做二维码的公司很多,真正想清楚方向的却不多,大部分是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埋头跟着潮流走反正不会错。
  二维码是一座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如小马哥说的它解决了移动电商O2O模式中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问题,但是它替代不了O2O模式中最重要的用户与商户的连接平台、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它无法为你带更多的用户和更多商家,它也无法帮你做好服务,它只能是一种信息传递工具,微信可以用到O2O模式上,新浪微博可以,人人网也可以,前提是它们都有了大量基础用户在那里,缺的是一扇门或者一个标准出入口。
  其他指望二维码能够撬动O2O的,还是请先搞明白整个流程是怎样的,然后从某个环节入手,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才可能是点金石,以下四点供参考:
  1、培养足够多的基础活跃用户,并且这些用户对线下服务需求很旺盛。
  2、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独有的特点,如LBS、身份识别、永远在线等。
  3、能够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并且这些服务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有较大优势。
  4、能够完全掌握某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的线下渠道。
  做不好以上任何一点的公司,我建议O2O就别碰了,当然二维码上可以玩的还很多,也或者你技术够NB为其他公司提供二维码技术服务也行。
全部评论1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管理员之家 ( 苏ICP备2023053177号-2 )

GMT+8, 2025-1-10 10:42 , Processed in 0.1912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