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发表于 2011-12-31 15: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事件七 中国.CN域名使用自设重重关卡
英文的.CN域名是我国自己管理的国家域名,现在代表我国政府管理互联网IP地址和域名的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执行是由授权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管理。

不过,2009年.CN域名注册量曾经达到了1408万个的全球国家和地理域名(ccTLD)排行第一之后的不到3年时间(资源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详见下图:

1(544).jpg


2010年未的注册量仅剩下434万个这个最新低,即一年内.CN域名的总注册量减少了一千万个(资源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详见下图:

2(439).jpg


在2011年更加陷入低谷,到11月份仅剩下341万个拥有量,即近3年来,.CN域名的注册量整体上一年不如一年(资源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详见下图:

3(8).bmp


域名注册量是一个国家信息网络化的标识。而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国家域名的注册量、占有率是这个国家信息安全、国家信息形象的重要标识。因为:

先从信息安全这个角度分析。用户使用域名时,如果是国外,例如美国公司管理的.com 域名,必须先跑去.com 域名管理注册公司的根服务器报道一下才回到国内。遇到有特殊情况时,例如类似大家熟知的百度域名被黑客挟持事件,域名被改变指向时,那么就会遇到一系列难以最快速度补救措施。再如地震、鱼船拖网弄断了中国去美国的跨洋电揽,造成了.com 域名访问失效,这都是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这些特殊情况这十多年来己经出了不少次事件而留给大家很深印象。域名业人观点认为:比较保险的办法是鼓励用户双域名措施,即既有.com 域名,也有.cn域名。

再从国家信息形象的角度,中国机构使用.cn域名,一打开网址,人家就知道是中国的。例如,“光明网.中国”中文域名听对应的英文“gmw.cn”域名,都是等价的。新华网使用的是 news.cn 域名。这都代表国家信息形象。

那么,为什么在2011年.cn域名会陷入如此低谷拥有量呢?这个问题其实同注册.cn域名之后的启用有莫大关系。这里列出一个简单流程:

申请.cn域名之后,不可能马上启用(作为全球互联网网民第一国家,这可能是全世界域名使用如此做法的国家制度:它不是公开立法,而仅仅是部门临时规制)。想启用一个.cn域名(交费成功之后),必须由域名注册商向工信部备案,正常至少有3周时间,在确认递交申请备案文档成功之后,才能成功。一旦所递交申请备案文档不齐全,则必须重新再补充。

本人在写此文之前,应域名注册商的强烈要求(“备案专员”威胁说:不补充就要在12月31日关闭本人家庭博客,一个从2005年9月就备案成功,经历了多次“重复补充材料备案”)下,花了约50元出租车、约20分钟时间、填了共5份表、拍了一张相片(为了证明真实性,本文附上),才算重新备案齐全了(但是,“备案专员”事后电话告知说:尚未通过!)。

4(263).jpg

CN域名备案必须签5份(2款)文件


5(228).jpg

沈阳为CN域名备案而拍照(同考车牌有一拼)


大家想象一下,一个使用了6年、仅仅是家庭博客网站。如果是商业网站,活动网站,怎么可能如此去折磨.CN用户呢?

大家注意这个折磨.CN用户的备案流量是未建网站的备案,至于建好网站到底是什么内容,工信部基本上不再核对,这种中国式的域名“实名制”实施有效性从一开始就备受质疑。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工信部距今为止,从不敢管理.cn域名以外的其他域名,原因不得而知。加上对用户租用空间的IP配匹管理,迫用户远离.cn、选择租用国外的空间运营网站,这就是2011年.cn域名少了骗人网站、少了发垃圾网站,但是却是采用工信部不敢管理的其他域名,例如.com域名在传播。

因此,有人总结2011年.CN域名注册量减少的关键原因是---被工信部制订的中国式的域名“实名制”措施所扼杀造成的。

事实上,这些备案措施的后果相当部分是形式大于实质性效果。特别是在中美两国尚无对互联网跨境犯罪可操作引渡政策背景下,不仅不是有效地治理我国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良方,而且迫使我国机构、个人网站大量使用.com等域名、并将信息存放在境外机房的服务器中,这对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值得引起我们各方面的高度警惕。(作者是《中国域名经济》一书主编)
全部评论0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管理员之家 ( 苏ICP备2023053177号-2 )

GMT+8, 2024-12-25 01:04 , Processed in 0.2074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poyright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