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客族”天天上网记账忙 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时下,一些年轻人正在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拒绝以往放纵挥霍的“月光族”,做个量入为出的“账客族”,但是他们的记账方式却不同于以往,他们上网管好自己的钱袋子:我是小小“账客族”天天上网记账忙
记账这种习惯,听来像是上个世纪妈妈辈的专利。然而放眼当下,许多“三字头”乃至“二字头”的年轻人,也普遍重拾传统记起账来。不过,新老账本一对比,新一代的新账本和互联网结合,催生了在线记账、软件记账和手机记账等“账客”一族。
重返记账时代——终于知道钱花哪儿了
从前记账,是因为赚到手的钱太少,必须精打细算。而现在许多“账客族”的收入水平都不算低,但他们普遍面临一个问题:赚的钱不少,可花钱速度远比赚钱快,变成“月光族”的也大有人在。为了搞清楚钱都花到哪去了,记账这个传统被年轻人重拾起来。
26岁的李刚在广告公司上班近三年,自诩“潮人”,加班的大部分收入都贡献给了名牌。最近交了女朋友之后,他明显感觉钱包处在“贫血”状态。“其实收入不低,现在感觉购物也收敛了,但每个月还是几乎没钱剩。”加班累了可以休息,但财务的压力却使李刚觉得身心也疲惫不堪。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开始用电脑记账,跟踪钱的去向。两个月下来,李刚做了一个决定,把四张信用卡砍剩一张。他还在一个记账网上注册成会员,决定记账到底。“其实记账也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而是希望在省钱和保持生活质量中谋取一个最佳的平衡,把不合理的消费砍掉”李刚说。
“买日用品147元,交通费55元,和女朋友吃饭80元……”这是“账客”高先生4月份的网上支出记录。33岁的高先生上班7年多,自诩“大部分收入都贡献给了股市和基金”,“收入还可以,自己也不是购物狂,但每个月还是经常出现财务赤字。”高先生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很苦恼。看到周围的同事都在用电子账本记账,高先生也在一个记账网上注册成会员,详细记录自己每天的开支。两个月下来,通过记账网上生成的诸如消费分类、金额规定和类似股市K线图的各种分析图表,高先生对自己的收支情况一目了然。不仅明白了自己手中钱的去向,高先生还通过网上记账结识了一群要好的“账友”,“我们相互学习和督促,总结出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现在每个月能省下1000多元,总算摆脱‘赤字’了。”看着自己的个人财务图表,高先生欣慰地说。
有专家表示,不少白领将财务自由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境界,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资金流向没办法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资本的原始积累最重要,一生中投资理财的第一桶金就是来自积蓄,因此可以说记账是理财的第一步。
催生记账产业——记账软件遍地开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整体的在线记账用户大概是100万左右。记者登录某在线记账网站发现,该网成立初期每天的注册会员不足5人,而现在日注册会员最高超过了2000人,会员数还在以每月30%的速度增加,这个快速发展的庞大群体主要是25岁至35岁之间的白领。这一部分人面临着较重的生活压力和社会负担,所以有着较强烈的理财需求。传统观念里,柴米油盐记账似乎多是女性。然而,实际数据却显示,男性“账客”比女性“账客”略多。
“账客”郑小姐说,需要记录每一笔开销,因此方便最重要。她的“账本”是一款专业理财软件,里面列出了各种大小消费类别,如食品、交通费、手机费等。而且还有柱形图、饼形图等统计功能,方便互相比较,使开销情况一目了然。
小云则是网络记账的支持者。“我喜欢将自己的消费列出来,让热心的网友给点建议,而且还可以互相督促坚持记账。”小云说,通过网络记账认识了不少朋友,大家互相提点,指出不良消费习惯等,最贴心的是还会分享各种省钱和理财之道。
“账客族”的流行,催生了各式各样的“新账本”,间接带动了背后整个“记账产业”的出现。记者发现,目前已经涌现出中国账客网、中国记账网、账客在线、宝贝记账网、网大账本、钱包网、算算看等几十家专门提供记账服务的网站。有的网站目前已经吸纳了达十几万的用户。此外,“账客族”还带动了多种个人理财记账软件的发展。最近一段时间,“手机记账”也逐渐开始在“账客族”当中流行起来,各种各样的手机记账软件遍地开花。一些记账网站为了保住用户,也陆续推出手机版的“账本”。
上网管好收支——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据“账友”登记的个人资料显示,目前活跃于各大专业记账网的“账客”们以22岁-35岁为主,大多是未婚的年轻人。从收支记录和心情日记可以看出,“账客”们大多收入不菲但缺乏理财能力,“月月光”和“半月光”的情况常出现在他们身上。
相关专业人员表示,互联网对年轻人来说不可或缺,在网络上与“账友”们一起为省钱出谋划策,不仅好玩,还能增长理财知识,是一个好现象。理财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记账,是理性规划开支和积累资本的有效方法。尤其在经济形势紧缩时,节流往往是最好的理财之道。记账理财贵在坚持,长期记录、总结才会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同时,专业人士提醒“账客”在网上管理“钱袋子”时,除了要关注自己的收支是否合理,消费是否理性以外,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保护也很必要。
页:
[1]